不过这个时候的纽扣的装饰作用大于实用价值,直到十三世纪人们发明了纽孔,纽扣的作用才大大地获得了提高,加之当时已经普遍按照人体的形状裁剪衣服,纽扣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流行之风也就难以阻挡。
这样,纽扣也如同人们的出身一般也划出高低贵贱之分,有钱有势的人无不在衣服上缝上价值不菲的金、银或象牙制成的纽扣,以彰显财富和等级的身份,甚至到了走入天堂之门那阵,也要把刻有自己姓名的纽扣做为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然而,平头百姓却没有这种本事,他们只能缝制最为便宜的取之于动物骨骼或采自木材的东西,而且也不用考虑后给兄弟姐妹做什么贡献,因为他们同样需要以智慧和创劳动的奇迹来弥补生活的艰辛。
我国周代已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论男女都穿着上衣下裳的两截衣服。礼仪要求也相当严格,朝内有专管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百官做大典时,必须穿着礼服。当时对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周朝反映周王朝礼仪的《周礼》、《礼记》等书中出现了“纽”字,“纽”是相互交结的纽结,也就是扣结。
根据现在我收藏的西周铜制阴文纽扣及我国考古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纽扣的使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就已用兰、苹果绿、浅灰色的绿松石做成的圆、椭圆、动物头状和不规范形状的纽扣。每颗都有一、二个小孔。
有的镌刻花纹,造型别致,艳丽多彩,具有妙美的蜡光光泽。现在收藏的纽扣藏品中,仍然有用小石块、贝片、动物角和核桃、椰壳制作的简单纽扣。由此可见,国人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人使用纽扣。
纽扣在现代已经随处可见,但它带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后期的时尚作用却远远大于它本身的形象,希望我们都能记住这小小的纽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